手机版 依托中新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每天24小时面向广大网民和网络媒体,快速、准确地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资讯服务。

精准资讯传媒网精准资讯传媒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守护敦煌的段文杰

时间:2024-09-23 13:36|来源:|作者:|点击:

  作者:刘进宝(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学人小传

  段文杰(1917—2011),四川绵阳人。敦煌学家。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到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历任考古组代组长、美术组组长。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并主持工作,1982年任所长、研究员。1983年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98年任名誉院长。主编《敦煌石窟艺术》(22卷)、《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1卷)等,著有《敦煌石窟艺术论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等。

  说到敦煌,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是无法绕开的。作为学者的段文杰,在敦煌壁画临摹和敦煌艺术研究方面成就突出,“是敦煌艺术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敦煌艺术导师”“敦煌学研究的领军学者”。

  我们将段文杰称为“敦煌的开拓者”,是与常书鸿的“敦煌守护神”相对应的。常书鸿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守敦煌、保护敦煌,使其免遭破坏。段文杰则是新时期敦煌的开拓者。他作为敦煌研究院负责人,为敦煌石窟的保护殚精竭虑,为敦煌研究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创办《敦煌研究》期刊,创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为敦煌学研究培养人才和工作团队,这些都是新领域的开拓。可以说,如果没有段文杰坚忍不拔的开拓,就没有敦煌研究院的今天。

守护敦煌的段文杰

1959年,段文杰在临摹“都督夫人礼佛图”。

  像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

  段文杰是四川人,1917年8月23日出生在绵阳松垭乡(今松垭镇),其父是盐务局的一名小职员。由于盐务工作流动性大,从七八岁开始,段文杰就与母亲随父亲流动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完成了中小学学业。

  由于抗战的爆发,北平的许多学校南迁,除了北大、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大,北平师范大学、北平研究院等合组西北联合大学外,其他学校也采取各种办法离开北平。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先迁到江西庐山牯岭,后又迁到湖南沅陵,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也迁到了沅陵。1938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再迁重庆。

  国立艺专迁到重庆后,开始在成都招生,段文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艺专。由于各方面都很优秀,他被推选为班长。全班共60人,分为国画、西画、雕塑和应用美术四个科,段文杰在国画科。

  当时国立艺专国画科的老师,以山水花鸟画为主,只有一位讲师教人物画,擅长的是清代费晓楼一派宫廷侍女画。段文杰说:“这种脱离现实的封建美人,在我的审美感情上无法接受。在日本侵略者强占我国领土,企图亡我民族,飞机炸弹盘旋头上的生死存亡时刻,这种绘画方式,怎能表达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种审美情趣和绘画技法,也难以表达激昂向上的创作激情。”正在段文杰苦恼之时,赵望云等画家在重庆举办了抗战画展,段文杰看后“心情十分激动”,认为“这应该是我要走的绘画道路”。他随后又于1943年、1944年看了王子云、张大千在重庆的敦煌展。“看了王子云和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使我初步领略了敦煌壁画的风采。但据说敦煌莫高窟有好几百个洞,壁画和彩塑的数量极多,王子云、张大千所临摹的也只不过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已,那么其他的壁画又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引起我注意的问题。”段文杰想到“应当到敦煌去实地考察一番”,“后来我终于决定,从学校毕业后一定要到敦煌去一趟,向石窟艺术学习,以弥补在人物画方面的不足”。

  1945年7月,段文杰从国立艺专一毕业,就准备奔赴敦煌。到了绵阳后,他想先回家看看,恰巧有一辆货车要去剑阁,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直接坐此便车前往。断断续续走了好多天,8月中旬才到兰州。到兰州不久,抗战胜利,“我当时正准备去敦煌,忽听传言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已撤销,现有人员都要离开那里”。不久,常书鸿一家也到了兰州,段文杰向常书鸿表达了去敦煌的愿望。常书鸿对段文杰说,现在有人要撤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我这次就是要到教育部落实一下……你不如在兰州等候消息,等我回来再一起到敦煌去。

  段文杰在兰州一边干零活一边等待。在兰州住了近一年,他等来了敦煌艺术研究所还要继续办的消息,常书鸿也从重庆返回,他们一起从兰州向敦煌出发,于1946年中秋前夕到达莫高窟。

Copyright © 2023-2025 精准资讯传媒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