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依托中新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每天24小时面向广大网民和网络媒体,快速、准确地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资讯服务。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新中国贡献世界的历史逻辑
新华社记者李蓉 许苏培 高文成
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上,礼炮轰鸣、万众欢腾,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
75年沧海桑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25日拍摄的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这是新中国自强不息、改写命运的75年。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是新中国融入世界、贡献世界的75年。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为世界和平繁荣发展注入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20多年前曾预言,“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75年来,中国始终胸怀世界,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
(一)
“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间老旧地堡式指控室的墙上,刷着上世纪60年代的标语。出征太空前,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来此参观,见到这句话,心底一阵悸动:“不远的将来,不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今天吗?”
5月2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在出舱口等待进一步指令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杰摄
75年前,中国大地满是战争的疮痍,“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彼时,中国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不足5%,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文盲率超过80%……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共产党也解决不了。
7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制造”极大提升全球福祉、天宫空间站朝着国际空间合作平台的方向迈进……一个又一个发展成就,见证了中国人民改写命运的非凡历程。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霍华德·弗伦奇说,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经济腾飞是“对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经济实力未来将变得更加强大,中国的发展改变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对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二)
“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宣示:一个自古便具有天下情怀的国家成长壮大,一定会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75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动力。
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也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大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斡旋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到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实现历史性和解,再到积极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始终秉持公道正义,团结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南方国家,不断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认为,中国外交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和平的“新鲜空气”。
这是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Copyright © 2023-2025 精准资讯传媒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