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依托中新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每天24小时面向广大网民和网络媒体,快速、准确地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资讯服务。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为什么100年了还要纪念黄埔军校?
——专访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这所成立百年的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历史财富。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采访时表示,100年后,我们之所以还要纪念黄埔军校,在于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座特殊的军校,无论在中共党史还是中国革命史上都占有特殊地位,即使到今天仍具有特殊价值。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100年后的今天,应如何评价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历史地位?
李忠杰: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要划分不同时期具体评说。1927年前的黄埔军校贡献巨大,之后的黄埔军校性质发生变化。如果以前期为主并兼及全过程,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大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推进国民革命,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产物。第二,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所为推进国民革命而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革命色彩。第三,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的两大阵营都输送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国共两党内都有黄埔师生的身影。第四,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五,黄埔军校初步创立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新型军事理论和实践。
位于广州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许建梅 摄
中新社记者:当年国共合作建立军校的经过,对于今天的两岸关系尤其是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有何启示意义?
李忠杰:早在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共党员张太雷陪同下,与孙中山秘密会谈时就向孙提出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联合战线和革命军的建议。次年举行的中共二大审议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标志着统一战线政策的明确提出。1923年的中共三大通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随后帮助国民党改组,加快了孙中山筹建军校的进程。
黄埔军校由国民党建立,国共两党都参与了建设和学生培养工作。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由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王登云等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筹划和选定教职人员。周恩来曾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一批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和各方面的负责工作。中共中央几次指示各地党组织选派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并动员进步青年前去报考。中共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其中许多人成为军校的骨干。在黄埔军校内部,国共两党既进行合作,也进行着复杂的斗争。
尽管由于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分裂,黄埔出身的将士经历了不同的道路,但黄埔军校的历届师生都有着“同根生”的情谊,国共两党的一些负责人和元老又与黄埔有“血缘”关系,发扬黄埔师生的爱国主义与牺牲奉献精神,尽快完成国家统一以振兴中华民族,成为海内外黄埔人的共同心愿。
1984年,在邓小平亲切关怀下,徐向前、聂荣臻等革命先辈筹建了黄埔军校同学会。之后多年,海内外的黄埔同学会在加强两岸沟通交流、加深两岸民众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孙中山先生曾说:“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黄埔同学一直为此奉献力量。“天下黄埔是一家、两岸同胞一家亲”,推进祖国统一进程,需要从心灵、精神上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黄埔精神就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回忆。今天,研究和纪念黄埔军校,就是推进祖国统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具体方式。
2024年6月16日,百岁黄埔老人欧阳电(右二)回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在“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查看自己的信息。当日上线的该数据库收录包括黄埔军校校本部、各分校、附设各训练班、各兵科学校在内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陈楚红 摄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黄埔军校是近代以来第一所为推进国民革命而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
Copyright © 2023-2025 精准资讯传媒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